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在长三角中心城市江苏无锡。2021年12月,学校在原药学院基础上组建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以期打造国内高水平的生命科学与健康领域科研创新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名,其中正高18名,副高28名;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44名;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98%。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3名、省部级人才35人次。学院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
一、引聘学术方向
药学领域,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
二、引才类型
1.杰出人才
师德师风优良,拥有良好学术声誉与学术领导能力、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学术前沿、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战略人才;或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大师等。
2.领军人才
师德师风优良,一般应取得博士学位,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学术视野。近五年,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其学术成就、贡献和影响力在人才群体中获得过国家层面肯定,并且能够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攻关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青年拔尖人才
师德师风优良,取得博士学位,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在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内崭露头角,已获得较高学术成就或同行专家公认的科研成果,具有创新发展潜力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青年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4.优秀人才
(1)师德师风优良,高校、科研院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副高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7周岁;近五年业绩应高于我校同学科相应岗位平均水平。
(2)师德师风优良,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博士后,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且在所从事学科、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7周岁。
优秀人才根据学科发展需求,承担相应教学科研任务。
三、人才待遇及支持措施
根据应聘者的学术水平与发展潜能,学校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提供优厚薪资待遇,具体一人一议;同时在条件建设经费、购房补贴与安家费、科研平台搭建、研究团队人员引进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与待遇。符合条件者,可推荐申报国家级、江苏省、无锡市等各级人才项目及学校“至善系列”人才支持计划。
四、联系方式
电话:杨扬、王娜娜 +86-510-85329036
邮箱:yyang01@jiangnan.edu.cn、9822024007@jiangnan.edu.cn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1、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历史文化名城——无锡
作为中国吴文化的发源地,无锡享有“太湖明珠”的美誉,坐拥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连续四年人均GDP位于全国第一,但同时房价等生活成本十分亲民,多次获评“内地最宜居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轨道交通发达,硕放机场全球通航,其中乘坐京沪高铁到北京只需4个多小时,到上海仅需30分钟,驰骋四海、通达江湖!
多年来无锡市始终如一实施优秀大学毕业生“锡引计划”,制定多项福利政策,每年吸引数以千计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毕业生落户就业,是“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2、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江南大学
官网链接:https://www.jiangnan.edu.cn/
作为无锡市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江南大学坐拥无锡的天时地利人和。在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9个学科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六年蝉联世界第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二,“生物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三;在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和工程学学科排名世界前1‰,农业科学排名世界前1‱,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8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24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全国第48名。

3、江南大学的“生力军”——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官网链接:https://slshe.jiangnan.edu.cn/
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是江南大学在“十四五”期间组建并重点建设的学院。学院依托“轻工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流学科,汇聚生命科学、药学、医学和工学的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致力建设国内一流的生命科学领域科学研究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名,其中正高18名,副高28名,中级8人;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44名;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98%,具有海外学习工作或交叉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4人次、省部级人才35人次。学院还聘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富有丰富经验知名企业(阿斯利康、药明生物等)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企业教授。
学院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部省级、企业课题100余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和行业协会奖20余项。合作申报获得NMPA批准的临床批件5项(已完成Ⅰ期和Ⅱ期临床)。在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1项、国际发明专利18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