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凯
现为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制药工程。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技术专业博士。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竞赛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药物绿色制造与智能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1)绿色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利用化学结构设计原理,创新设计一系列功能化催化剂,如离子液体、COF、MOF等,构建绿色有机催化反应体系,探索其在药物合成工艺中的应用,以期获得优良合成工艺;(2)智能生物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单元的高分子材料,以期获得特定性能,如pH敏感性、热敏、磁敏、还原敏感等,探索其在药物(化药、RNA等)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3项;在Green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Catalysis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
杨子毅
现为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药剂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药剂学博士,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博士后。2015年获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2018年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中国颗粒学会生物颗粒专业委员会委员,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助理编辑。主要致力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创新制剂等研究,研究方向包括:(1)难溶性药物高效制剂的设计;(2)口服缓控释及肠溶制剂的设计;(3)儿童用制剂的设计;(4)可注射用缓释制剂的设计;(5)外用制剂的设计。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1项;与企业合作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上市药品再评价项目8项;完成了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普瑞巴林缓释片、麦考酚钠肠溶片等高难度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篇,SCI收录16篇,提交国家发明专利申请6项。
林霞
现为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药剂学。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青年编委。主要致力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制剂、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及新药申报工作。(1)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致力于技术壁垒高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着重开展难溶性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口服缓控释制剂、口服肠溶制剂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2)创新制剂的设计与研究:立足于临床需求,开发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创新制剂;着重开展可注射用缓释制剂、儿童用制剂、生物大分子药物口服制剂与可注射用缓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级课题计划1项;主持并参与企业合作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上市药品再评价项目8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篇,SCI收录16篇,提交国家发明专利申请6项。
邹亮华
现为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药物化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和博士后。近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8篇,提交国家发明专利申请5项。受邀担任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人,以及Org. Lett.、Chem. Commun.、Adv. Synth. Catal.、和J. Org. Chem.等期刊审稿人。2015年获江苏省“双创博士”,主持江苏省青年基金1项,双创人才项目1项,与企业合作开发制药工艺优化项目5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方法学研究;(2)糖化学;(3)制药工艺优化。
闻建
现为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药物合成化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方法学研究;(2)药物合成工艺优化;(3)廉价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目前已经在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Chem. Eur. J.等本研究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182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9042
服务邮箱:medicine@jiangnan.edu.cn
微信服务号
e江南APP